新闻动态

成都赛事之城

2025-07-16 1

成都以“世界赛事名城”为战略目标,通过系统规划与高效执行,已逐步构建起覆盖国际顶级赛事全民健身活动产业融合发展的体育生态体系。以下是其核心成果与规划要点:

️ 一场馆建设:创新改造与可持续利用

1. 集约化改造策略

成都世运会27个竞赛场馆中,18个由既有场馆调整功能(如足球场改棒垒球场),9个依托公园湖泊临时搭建,实现“零新建场馆”,显著降低成本。

  • 案例:棒垒球场馆由4个FIFA标准足球场改造,移植草皮后分层铺设15厘米中砂+15厘米红土,加装挡网,形成2片比赛场+4片热身场及千席看台。
  • 2. 大型场馆可持续运营

    大运会49座场馆赛后开放惠民,如天府绿道植入体育设施,打造社区运动角200余处绿道健身空间400余个,公共场馆年均服务超460万人次。

    ️ 二赛事体系:国际舞台与自主品牌并举

    1. 顶级赛事矩阵

  • 已成功举办大运会(2023)、世乒赛(2022),并全力筹备2024汤尤杯2025世运会(中国大陆首次承办)。
  • 世运会拟设18项非奥项目,如航空运动攀岩无人机赛事等,凸显“趣味+科技”特色。
  • 2. 自主品牌培育

    打造成都马拉松绿道自行车赛等IP,计划至2025年每年举办国际/国家级赛事50项以上,拉动产业超300亿元。

    三城市赋能:体育与城市发展深度互融

    | 阶段目标 | 核心指标 | 时间节点 |

    |-|--|--|

    | 世界赛事名城 | 年办赛≥50项,体育产业规模1500亿元,人均体育场地2.6㎡,锻炼人口比例50% | 2025年 |

    成都赛事之城

    | 世界体育名城 | 体育成为城市竞争力核心要素,提升国际影响力与经济生产力 | 2030年 |

    | 世界生活名城 | 运动融入市民生活,成为公园城市示范区标志 | 2035年 |

    乐动LDSports

    *数据来源:《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

  • 惠民导向:市民体质合格率升至94.61%,体育人口达940万,获评“中国最爱运动健身城市”。
  • 产业创新:推动“数字+体育”融合(如5G智慧场馆),2022年体育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 四世运会:赛事名城的关键里程碑

    2025年世运会将于8月6日-17日举行,棒垒球项目作为竞赛天数最长项目(10天),将产生2枚金牌。此次赛事是成都向全球展示“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的核心窗口,进一步巩固其国际体育枢纽地位。

    结语

    成都以赛事为引擎,通过 “两都四中心一极” 体系(国际赛事之都+健身活力之都等),将体育基因植入城市肌理。从绿道骑行到世运狂欢,从智慧场馆到产业升级,成都正以“运动让生活更美好”为底色,书写赛事名城的全球范式。